山楂的收购只有6毛钱一斤是因为品质原因吗
在河北石家庄的一个山楂产区,山楂的收购只有6毛钱一斤,但果农们还是去采摘来售卖,不明所以的还以为中间商压价,因为有些地方收购价达到了3元。但其实那些果子中,大部分果皮都还带有青色,显然是未成熟就采摘的,而这种果子既做不了切片,更没办法当水果卖,卖6毛一斤也是与其商品价值对等的。而这正是一些果农疏于管理,不愿投入所造成的。
山楂作为一种传统水果,它的受众面却比较有限,只有好果子进水果市场才好卖,其他的基本没人要,因为太酸了,就注定了这部分果子是少数。山楂制成切片,一部分当水果茶,一部分入药,但市场需求量却并不高,这就导致了产地收购价格不会太高,只要品质过得去就行了。
最后,制作山楂片、果丹皮才是山楂的主要去向,因此大部分种植山楂的果农,都会遭遇一种尴尬状况,那就是没找到合适的买家,好果子也只能卖低价。所以疏于管理的果农才会那么多,每年凑合着卖,有人收就行。
对于商贩而言,以质论价就是基本,那些没有成熟就采摘的果子,给的价格就低,只要收到足够的货量就行了,就别提品质了。而这也说明了,不论是线上线下,都是一分钱一分货,在产地收购的时候,大部分电商果都比商品果要差,也更便宜,才形成了线上更便宜的假象,尽管线上销售也有以品质出名的一部分网红,但价格也就要贵很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