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市场上的行情对你有没有影响?”我问高增新(浙江富阳千禧园艺场负责人)。
前几天我在江浙一带走访了几家梨园,普遍反映今年“翠冠”梨的行情不好,丰产不丰收。以至于有些种植户对“翠冠”失去信心,想更换品种,比如这两年比较热门的“苏翠1号”和“新玉”。
“没有影响。”高增新笑了笑说:“前年是128元/箱,去年涨到150元/箱,今年也是150元/箱,分3个规格,最大的是1.4~1.7斤,5个装;1.1~1.3斤是6个装;最小的是0.9~1.1斤,10斤装,也是卖150元/箱。算下来的单价有15元/斤和20元/斤的。”
售价150元/盒的6个装礼盒
我一周前在余杭听到最好的“翠冠”才卖2.3元/斤,而且市场十分疲软。不光是梨,近期市场上几乎所有水果都有这种情况,没客户,没价格。
“销量有影响吗?”我追问道。
“我感觉今年的销售比去年还稍微快了一点。”高增新说:“往年都是不够卖。”
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?”我转头问钱丽萍。她是我的大学同学,在富阳区农业农村局已经工作了30多年,这家果园是她长期对接的示范点。
钱丽萍(左)和高增新(中)等人在探讨种植技术
“我觉得关键是品质的稳定性。”钱丽萍说:“他的梨一个是大,一个是安全,还有采摘的成熟度把握得比较准,口感确实比其他果园的好吃,能体现梨本身的味道。”
“我的客人第一反映是我的梨肉质比较细腻,水分比较多,甜肯定也比人家的甜,因为我采得比较晚,‘翠玉’的糖度标准是11.5%以上,‘翠冠’是12%以上,像去年‘翠玉’最高的糖度达到13.5%,‘翠冠’达到14.5%。今年雨水太多,虽然糖度没有去年那么高,但细腻度和水分客人都比较满意的。”高增新解释道。
从右到左:翠冠、翠玉、苏翠1号和新玉
在千禧园艺场,“翠冠”和“翠玉”是两大主栽品种,合计面积70亩。这个时间点“翠玉”已结束,“翠冠”刚开始。
“肉质细腻估计跟你坚持两次套袋有关。”我对梨的栽培比较熟悉,二次套袋虽然会降低一些糖度,但会显著增加果肉的细腻度,而且能明显改善“翠冠”的外观品质,对农残也是一项安全措施。
还有,高增新这么多年来所坚持的多施有机肥(50斤羊粪/株/年)和生草栽培都是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。
两次套袋的“翠冠”梨
“我儿子前几天问我,为什么今年打电话、加微信要买我这个梨的人特别多,是不是跟今年用菌肥有关系?这个我也说不上来,但菌肥对根系生长是好的。我这片梨树已经24年了,这四五年来每年要死100多棵树,我今年用了菌肥之后,到目前为止,只有一棵死掉。”高增新说。
“你用什么菌肥?”我首先想到的是木美土里的生物菌肥,它对重茬地的土壤改良效果非常明显。
“我建新园时买过木美土里的菌肥,那里看不出来,还是我自己做的菌肥效果最好。”高增新详细介绍道:“我是用毛豆和花生1:1磨成浆后,加红糖和EM菌,搅拌密封,一般天热的时候一个月就可以用了,这个效果确实是好。以前这些病树新梢长到20~30厘米就不长了,今年用了之后,新梢就长起来了,说明根系在恢复。”
工人们在采收“翠冠”梨
“一株用多少量?”我饶有兴趣地问道。
“我一般浇20~30斤/株。”高增新说:“按他们讲是不需要浇这么多,我反正自己做,成本比较低,不到2元/斤,1斤原液配70~80斤水。今年我的梨也特别大,最大的‘翠冠’有2斤多,是不是也跟用菌肥有关系?”
在2005—2015年期间,我带着自己的团队做过大量的梨栽培试验,唯独不碰土壤,原因是土壤试验的影响因子太多,很可能忙乎一年,没有任何结论。所以,高增新这个问题既可能是菌肥促进根系生长、营养更充沛的原因,也可能是“今年雨水多,梨就更大了。”
刚采收回来的大梨
“你的客人不怕分‘梨’吗?”我好奇地问道。
第一次到千禧园艺场时,高增新的梨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大,而且跟前几年相比,现在是越来越大。这跟我们的传统消费观念是相背离的。
“客人要送人肯定喜欢大的。”高增新说:“去年有一位余杭的客人要买梨,我儿子给他发10斤装的规格,都在1斤左右,他嫌小,他跟别人说我的梨多少多少大,结果发我这么小的梨……”
“到他这里来的人就是要大的,就是冲着他的大梨来的,又大又好吃。”钱丽萍说。
不符合标准的梨果会在农庄消费掉
正聊着,千禧农庄的服务员端上一盘切好的“翠冠”梨,在杭州开水果店的饶兴洪尝了几块,直呼好吃,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“翠冠”。我测了一下糖度,13.6%。
“这么多年来,你都是这样在果园里直接卖掉的?”我再问销售模式。
“应该是从八项规定之后开始走直销这条道路的,以前也卖一些政府单位。”钱丽萍替高增新回答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