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标准是一亩地2000串,每串40粒,正负3粒,单粒重控制在13克左右……”站在葡萄架下,王鹏激情洋溢地介绍他的产品标准。
我瞄了一下四周,第一年结果树,做得确实比较规范,小穗,果粒椭圆形,符合我对优质“阳光玫瑰”的外观印象。每个果穗上面还盖着一顶白色的“帽子”,我去年在日本时见过这种“帽子”,可以使果穗上下的品质保持一致。
肯定是种大穗的。”张晓峰笑着说:“消费者喜欢买大穗的,也买得起。”试验站的穗形在60粒左右,粒重差不多,产量差不多是这里的一倍。“但不是说以后还是大穗,到时候肯定有卖不动的时候。”
“我觉得今后80粒/串的大穗最终会卖不动的,甚至是二三元一斤。” 王鹏今年在河南看到很多糖度只有13%~14%、又酸又涩的大穗形的“阳光玫瑰”,“所以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,以品质取胜。”
“这里有两个极端,一种是盲目追求产量,另一种就像你一样追求极致的品质,这两种其实都走了极端。”我又提到今年提出的一个观点,“学日本模式容易成为老师,但不容易成为老板。”
追求极致品质和技术的人往往会忽略效益上的最大化。
即便在王鹏的精心管理下,苑林200亩“阳光玫瑰”的一级果率也只达到30%,二季果率达到50%。而被王鹏树为反面典型的、又酸又涩的、亩产5000斤以上的“阳光玫瑰”的批发价也能卖到8~10元/斤。虽然苑林的售价高,但是需要养着15个人的销售团队,细算下来并没有高人一筹的投入产出比。